近日,由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大学隆重举行。经过多轮激烈竞争,由高健美教授与龚其海教授共同指导,2023级药学卓越班邓伟昆同学担任项目负责人的作品《三叶苷通过GLP-1R/cGAS-STING通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荣获全国银奖。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我们“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显著成效,也是多方协同、全员育人的优秀范例。
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原“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是医学类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国家级学科竞赛之一。大赛着眼于培育具备原始创新意识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医学拔尖人才。本届比赛共征集作品820余项,设置基础临床、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等六大赛道,吸引了来自10个国家、20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及200多位评审专家与嘉宾参与,赛事规模及参赛人数创历届之最。
我们药学卓越班于2023年起在贵州省招生,是推进“药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项创新举措。该班实施全程导师制与小班化教学,聚焦药物产业链需求,系统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致力于培养药物研发与创新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
为备战全国总决赛,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系统性赛前辅导与模拟演练,围绕实验设计、数据论证、答辩陈述等关键环节实施全方位打磨与提升。团队成员认真汲取复赛评审意见,逐项优化项目内容,不断精益求精,全面提升参赛作品质量。
决赛现场,邓伟昆团队凭借严谨的课题设计、清晰的逻辑表达以及深远的学术价值,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面对专家的提问与点评,队员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活跃的创新思维和优秀的综合素养,最终脱颖而出,斩获银奖。
以此为契机,学院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学科竞赛的引领作用,完善科教协同与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优化“选育评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药学学科特色,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球医学合作贡献遵医力量。(一审:李利生,二审:吴庆,三审:袁泽利;图文:邓伟昆)

